找到相关内容365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古代汉文佛典中的“同词异义”与“异词同义”

    一般用来描述事物的本质或实相。在汉译佛典中有大量这一词的使用实例。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中说:“观自在菩  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识亦复如是。”这里面用的“空”的原文就是“Ds' ūnyat”。再如龙树的《中论》卷第四中说:“以有空义故,一切法得成。若无空义者,一切则不成。”这里面说的“空”的原文也是“...

    姚 卫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2058381.html
  • 梁启超谈佛教修养

    研究热心。“为思辩而思辩”的议论,佛所常呵斥也。佛所谓智慧者,谓对于一切“世相”能为正当之价值判断,根据这种判断更进求向上的理想。《心经》说:“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……乃至……...学——戒、定、慧;四圣谛——、集、灭、道;八正道——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等等,今不必具述。要其指归,不外求得两种解脱。一曰慧解脱,即从智识方面得解放;二曰心解脱,即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060907.html
  • 解脱与涅磐

    价值判断,根据这种判断更进求向上的理想。《心经》说:“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……乃至……无挂碍……,无有恐怖。”般若译言智慧。一面观察世相,深通因缘和合、无常无我之理,不受世俗...大不易,非十分努力从事修养不可。   佛教修养方法,因众生根器各各不同,随缘对治。所谓“八万四千法门”,如三学——戒、定、慧;四圣谛——、集、灭、道;八正道——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...

    梁启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2962487.html
  • 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(1)

    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  ——观音菩萨修法介绍湖北   清净—————摘自普陀山佛教?目录  第一章   十方诸佛慈悲的体现——观音菩萨  第一节   慈悲济世,一切的观音菩萨  ...慈悲的体现——观音菩萨第一节 慈悲济世,一切的观音菩萨在佛教中,大慈的意思是把欢喜快乐的因缘给予众生,让一切众生得到真正的幸福安乐;大悲的意思是把离开痛苦烦恼的因缘给予众生,拔除一切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4363690.html
  • 从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看玄奘法师的革新

    不同意,他就偷渡出国(看来小说里描写他吃的比现实的还要差多了);  3.敢于革新:不拘于传统格式要求,翻译经文勇于革新。  心经首句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0769518.html
  • 佛教里如何理解“

    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。”修习佛法而开启般若智能的目的,就是要我们照见“五蕴皆空”,就是要令凡夫众生从五取蕴的炽盛之,得到解脱。   的四相:   释迦牟尼佛以智能之眼看到了的事实,就...。若不觉悟诸行无常,就是;若已觉悟诸行无常,无常即是空,空即是无我。若就无常、空、无我的三相而言,是三法印,若加上苦相,即为四法印,也即是的四相。若证悟此的四相,就能通达佛法,灭一切而得涅槃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31481254.html
  • 《心经》修持、密义及击掌除魔障法简介

    分论讨论,‘见’将以中观及大圆满见来简介,‘修行’预简介不同修持法,‘果’则总结修行此法其果之殊胜。   总论:   ‘观自在菩萨,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 照见五蕴俱空, 一切’。   根...本性’(体)——空道——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。 修持运‘行’甚‘深’见——‘般若波罗蜜多’于每一相续当下之‘时’。此于大圆满见中为心之‘特点’(相)——明   果——照见五蕴俱空,一切。   ...

    蒋扬亲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181367.html
  • 问:佛教里如何理解“”?

    谛,即是世间,即是三界。当此五取蕴不炽盛时,就没有众生,就没有谛,就没有世间,就没有三界。《心经》云: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。”修习...所产生的心理现象,名为心所,是属于心王的心理的活动。因此,没有心王,就无法产生心所。不过在原始佛典中,尚未把心理活动,分析成为心王及心所,只以五蕴的后四蕴,涵盖了一切的心王及心所。这里所讲的行,是指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7391685298.html
  • ‘般若经讲记’导读

    心经为般若心要   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”俗称心经,为般若心要,在讲记中,“悬论”部份十分精彩,不可错过。   谈到“一切”,要解除人的不能从自己身心下手,任何控制自然、人群的办法,是不会得到预期效果的。因此,我们要“一切”,首先要改造自己。这可分两方面来说:   一、充实自己: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2157482.html
  • 浅谈持《心经》以降魔

    五蕴皆空,一切。”经文已说得了然分明,但因众生无明业重,不能于此悟入,消一切魔障,而获一段真实之受用。以故(首楞严经)之卷九与卷十,重在破此五阴之魔障。  在五蕴之中,色蕴属于“质碍”之义,它总...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证得此果,则身病、心病诸魔,及诸天魔外道,均不能断人身命及慧命。  由此可见,识得《心经》之“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”,实有持一部《心经》之真受用,亦是降一切魔障之真法宝。是以黄念...

    企 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0566118.html